学校主页
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世界遗产研究所
四川世界遗产普及基地
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旅游数据库

教务通知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正文

《旅游学概论》理论教学大纲

日期:2020年05月08日 15:41    浏览量:次    作者:lyxy

 

课程名称及代码:旅游学概论08011104

课程学分与学时:3分/48学时(课堂讲授48学时,实验实践0学时,自主学习0学时)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 课程性质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其课程属性为理论课。

2. 目的与任务

《旅游学概论》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核心课程。其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旅游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内在关系;旅游需求的决定因素和旅游活动的基本规律;旅游业的构成及其运营特点;旅游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便为以后深入学习和研究有关旅游专题奠定全面性基础。

其教学任务则是在对旅游学研究的框架和原理进行概要介绍,并结合国内外旅游学研究的发展,对有关旅游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基本问题作一全面的概述和分析,从而揭示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和活动规律。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绪 论(2学时)

一、旅游学学科性质和地位的确立

二、旅游学及其研究在世界的地位

三、旅游学研究的框架体系和基本原则及方法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旅游的产生与发展)(4学时)

第一节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发展

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三、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

四、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

五、19世纪以前旅行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1.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产业革命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产业革命带来了技术的进步

二、交通技术的发展与铁路时代

1.旅行费用低廉

2.旅行速度加快

3.运载能力提高

4.通达范围增大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

1.1841年的活动

2.1845年的活动

3.1872年的活动

第三节 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现代旅游的概念

二、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1.需求方面的主要推动因素

2.供给方面的主要推动因素

第一章 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6学时)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概念

一、问题的背景

二、关于旅游的定义

三、旅游活动的概念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特征和要素构成

一、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1.旅行与逗留

2.异地性

3.暂时性

4.非移民或就业性

二、旅游活动的要素构成

1.主体

3.中介体

第三节旅游活动的类型(通常简称旅游的类型或种类)

一、划分标准

二、以地理范围为标准的类型划分

1.国际旅游

2.国内旅游

3.境内旅游

三、以旅行距离为标准的类型划分

1.远程旅游

2.近程旅游

四、以组织形式为标准的类型划分

1.团体旅游

2.散客旅游

五、以旅游目的为标准的类型划分

1.消遣性旅游

2.事务性旅游

六、基他划分标准

第四节 (现代消遣)旅游活动的性质

一、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

1.社会现象

2.文化现象

3.经济现象

4.政治现象

二、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

第五节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一、普及性

1.大众旅游的形成

2.奖励旅游的出现

3.社会旅游的出现

二、综合性

1.行为动机的多重性

2.活动内容的多样性

三、地理(地域)集中性

1.地理(地域)集中性的概念与表现

2.认识旅游活动地理(地域)集中性的意义

四、季节性

1.旅游活动季节性的概念与表现

2.旅游季节性的成因

3.有关的经验观察

4.认识旅游活动季节性的意义

第二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6学时)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界定

一、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

二、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

1.国际旅游者的界定

2.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世界旅游组织

第二节 实现(非事务型)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

一、足够的支付能力

二、足够的闲暇时间

1.闲暇时间的概念

2.闲暇时间的分布

三、其他影响因素

1.一个人的身体状况

2.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或家庭拖累情况

一、

二、

第三节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条件

一、旅游动机

二、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

1、身体方面的动机

2.文化方面的动机

3.人际(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

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1.个人心里类型

2.其他因素

四、认识意义

第四节旅游者的类型

一、关于分类标准

二、基于出游目的的旅游者类型

1.消遣性旅游者

2.差旅型旅游者

3.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第四章 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4学时)

第一节 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1.基本分类

2.根据旅游资源可否再生的程度

3.根据旅游资源目前的使用状态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

2.吸引力的定向性

3.不可移动性

4.易损性

5.可创新性

四、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

二、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三、旅游资源的调查

1.旅游资源调查工作的任务

2.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四、旅游资源的评价

1.实事求是的可观原则

2.全面系统的原则

3.动态观察的原则

4.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 合的原则

五、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1.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

2.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

3.分析项目开发和经营的微观条件

4.分析当地的宏观经济、社会条件

六、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

1.景区景点的开发与建设

2.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3.建设和完善配套设施

4.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服务工作的人员

七、开发工作的原则

1.突出独特性原则

2.讲求经济的原则

3.注重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原则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一、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二、致使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

1.自然因素的作用

2.人为因素的作用

三、保护工作的途径

第五章 旅游业(10学时)

第一节旅游业的概念

一、何谓旅游业:产生的概念

二、旅游业的构成

三、旅游业的性质

四、旅游业的基本特点

1.综合性产业

2.劳动密集型服务性产业

3.涉外政策较强的产业

4.脆弱性产业

第二节旅行社

一、何谓旅行社

二、旅行社的分类

1.外国

2.我国

3.中外比较

三、旅行社在旅游中的作用

1.桥梁作用

2.前哨与先锋作用

四、旅行社的业务开展

1.组织接待团体旅游

2. 接待安排散客旅游

五、旅行社行业中的发展动向

1.经营范围的多元化

2.经营工作的自动化

3.经营合作的国际化

第三节住宿业与饭店

一、饭店在住宿业中的发展

二、饭店的类型划分(划分标准)

1.根据坐落地点划分

2.根据同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的关系划分

3.根据使用者的访问目的或饭店主要针对的目标市场划分

4.根据设施及服务范围划分

5.根据饭店规模划分

6.根据饭店的等级划分

三、饭店的等级划分与我国的星级评定

1.评定依据

2.等级评定原则

四、饭店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1.饭店为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提供了方便

2.饭店是旅游创收的重要基地

3.饭店是地区发展和创造就业的重要促进者

4.饭店是旅游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五、饭店业中的集团化经营

1.饭店连锁集团

2.饭店合作集团

第四节 旅游交通

一、何谓旅游交通

二、旅游交通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三、主要旅行方式——旅行方式的发展与现状

1.汽车

2.飞机

3.火车

4.轮船

四、影响旅行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

1.运输价格

2.旅行距离

3.旅行目的

4.个人偏好与经验

第五节 旅游景点

一、何谓旅游景点

1.专用性

2.长久性

3.可控性

二、旅游景点的类别

1.按景点的设立性质划分

2.按景点所依赖的吸引因素的形成原因划分

3. 按景点展示内容的多寡划分

4.按景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划分

三、我国旅游景点的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

四、旅游景点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五、影响旅游景点经营的基本因素

1.需求层次的变化

2.竞争状况的发展

3.科学技术的变化

4.宏观政策的变化

六、我国旅游景点管理方面的问题

第六节 旅游业的产品

一、何谓旅游产品

1.总体旅游产品

2.单项旅游产品

二、旅游产品的特点

1.无形性

2.不可转移性

3.不可储存性

4.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5.综合性

三、旅游产品的质量标准

1.对服务质量的正确理解

2.服务质量的决定因素

3.服务质量的体现

四、我国旅游产品的质量管理

1.旅游服务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

2.旅游服务质量标准的制定

五、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1.要有做好工作的愿望

2.要有做好工作的本领

3.要有做好工作的条件

4.要有严格的保证措施

第六章 旅游组织(4学时)

第一节 国家旅游组织

一、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干预

1.政府支持旅游发展的动机

2.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3.主要的干预手段

二、国家旅游组织

1.国家旅游组织的概念及其设立形式

2.各国国家旅游组织的差异原因

3.国家旅游组织的职能

第二节 我国的旅游组织

一、旅游行政组织

1.国家旅游局

2.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旅游局

3.省级以下的地方旅游行政机构

二、旅游行业组织

1.中国旅游协会

2.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

3.中国旅行社协会

4.中国旅游车船协会

第三节 国际旅游组织

一、国际旅游组织的概念与类别

1.政府间组织

2.非政府间组织

二、部分国际旅游组织简介

1.世界旅游组织

2.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

3.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

4.世界旅行社协会

5.国际旅馆协会

6.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7.国际民航组织

第七章 旅游市场(6学时)

第一节 旅游市场的基本概念

一、市场的概念与旅游市场

二、客源市场的重要性

三、旅游市场细分

1.旅游市场细分的概念和意义

2.旅游市场的细分标准

第二节 全球国际旅游客流状况

一、国际旅游客流量

二、国际旅游客流分布格局

三、国际旅游客源的分布格局

四、国际旅游客流规律

第三节 我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

一、入境旅游市场

1.入境旅游市场的基本状况

2.客源市场分析

二、国内旅游市场

1.国内旅游市场概述

2.近年国内旅游市场特点

三、出境旅游市场

1.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基本状况

2.近期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3.我国出境旅游发展的未来趋向

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6学时)

第一节 旅游的经济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有助于货币回笼

3.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

4.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5.增加政府税收

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7.增加就业机会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

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合理变化

3.过分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第二节 旅游促进接待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根据

一、旅游乘数理论

二、旅游乘数的类型

1.营业额或营业收入乘数

2.产出乘数

3.收入乘数

4.就业乘数

三、影响旅游乘数效应的因素

1.漏损量的大小

2.接待国的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

第三节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1.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

2.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

3.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5.有助于促进目的地生活环境的改善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1.不良的示范效应

2.干扰目的地人民的正常生活

3.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

三、正确认识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第四节 旅游的环境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直接影响

1.使当地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得到维护和修复.

2.使当地的户外休闲和娱乐场所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

3.使当地的道路以及相关交通基础设施得以改观.

4.使旅游接待地区的环境保护及绿化等环境容貌改进工作得以重视和维持.

二、消极方面的直接影响

1.造成当地的水质下降,空气质量下降,并使噪声增加.

2.使当地的人口密度增大,造成人口拥挤,交通堵塞,致使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缩小.

3.长期大量接待旅游者,会使当地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甚至其存在寿命收到威胁.

4.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将加剧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

5.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缺乏规划,过度开发建设使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第五节 可持续旅游发展

一、可持续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1.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目标

2.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施原则

二、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

1.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旅游承载力

2.实施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旅游管理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案例法等。上课使用普通话,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和准确精炼;在教材处理上,既照顾到教材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同时又将突出重点;并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案例和行业调查实践,通过讲授——查阅文献——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

2.教学手段

课堂上,根据所选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结合本科的课时安排和教学设备,尽量采用CAI,利用多媒体教学。并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或周休时间到当地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性学习。

四、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期未进行闭卷考试。

2、课程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含作业与期中考核),期末考试70%。

五、其他

(一)作业及自主学习要求

课后作业方式以书面为主,全期作业量不低于3次(含半期测验),批改量不少于1/2,平时成绩记载不少于3次。对作业或测验中存在的问题,将在课堂上或辅导时进行点评。

(二)课程资源

1、建议教材

《旅游学》李天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6月第3版。

2、主要参考书

(1)《旅游学概论》李肇荣、曹华盛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2)《旅游学教程》李冠瑶、刘海鸿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3)《旅游学概论》王洪斌主编,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8月再版。

(4)《旅游学概论》傅云新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5)《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7版。

(6)《旅游学概论》方相林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旅游学导论》苏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基础旅游学》谢彦君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9)《旅游学》刘伟、朱玉怀主编,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年3月。

(10)《旅游学原理》申葆嘉著,学林出版社,1999年。

(11)《旅游学概论》田里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12)《旅游学概论》马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13)《旅游学》(美)罗伯特•麦金托什、夏希肯特•格波特著,蒲红、方宏、张华岩、李晓清译,上海文化出版社,1985年7月。

3、课外学习资源

(1)《旅游学导论》王晓云、张帆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1月。

(2)《旅游学概论》石长波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3)《旅游学概论》张立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4)《旅游学概论》黄福才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5)《旅游学概论》徐飞雄主编,湖南地图出版社,1999年4月。

(6)《旅游概论》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旅游教育出版社(北京),1994年11月第1版,1997年8月第7次印刷。

(7)《旅游概论》李光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第1版,1996年3月第2次印刷。

(8)《旅游学概论》王德刚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

(9)《旅游学导论》孙文昌主编,青岛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

(10)《旅游概论》杨时进、江新懋著,中国旅游出版社,1986年5月第2版,1989年12月修订版第4次印刷。

(11)与旅游相关的报刊杂志和网络资源

大纲执笔:于华友

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审核签字:陈金龙 教学院领导审核签字:但强

制订(修订)时间:2017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