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世界遗产研究所
四川世界遗产普及基地
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旅游数据库

学术交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术交流 >> 正文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参加四川省地理科普研学交流并作特邀报告

日期:2025年04月01日 09:57    浏览量:次    作者:徐妍

本网讯(文/徐妍,图/周小琳)3月27日至29日,四川省地理学会科普研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在绵阳师范学院举行。本次会议以“科普研学助力地理学科创新发展”为主题,由四川省地理学会科普研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和资源与环境科普教育平台(“科普苔”)承办,四川世界遗产普及基地、四川民间文化普及基地等协办。会议吸引了全省地理科普研学界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小学校、科普场馆及社会组织的200余名代表参加,就地理科普研学的前沿理论与实践展开了深入交流。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徐秀云,四川世界遗产普及基地主任乔恒忠,学院孟凡帅、王艺熹、魏薇等教师参会。

乔恒忠受邀作《峨眉山—乐山大佛地球科学科普研学实践与思考》的特邀报告。他结合“科研反哺教学”的理念,提出“以地球科学为核心、以文化遗产为载体”的科普研学模式,强调通过“科普+研学+旅游”三位一体模式促进科普教育及地方文旅融合发展。报告为世界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范例,展示了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在世界遗产科普与研学旅行方面的丰富经验与深入探索,获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王艺熹的论文《无人机科普研学活动设计与实践》与吴薇的论文《嘉州古城墙研学旅行课程案例分析》荣获大会论文三等奖。两篇论文分别围绕无人机技术在地理科普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和嘉州古城墙历史文化资源的课程开发实践,展现了旅游与地理科学院在地理科普研学领域的前沿探索和教学创新能力。

此次参会进一步体现了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在地理科普研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未来,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将继续依托四川世界遗产普及基地平台,深化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及中小学校的合作,探索“科普研学+文旅融合”“科普研学+学科融合”等新模式,在青少年科普研学课程开发、学生技能培训等领域形成显著特色,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服务地方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